昨日,地處大別山深處的岳西縣姚河鄉(xiāng)孫氏宗祠古戲樓上,9位當地民間藝人正在排演古老民間音樂《春富貴》,那歡快、喜慶、簡約、古樸的樂音打動了眾多在場聽眾。自去冬至今,為挽救《春富貴》這首瀕危的古老民間音樂,岳西縣和該縣姚河鄉(xiāng)文化部門工作人員一直在進行相關調查、整理工作,這9位老民間藝人更是放下手中的農活加緊排練。目前,岳西縣正著手向省有關部門申報《春富貴》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吹吹打打賀新春
《春富貴》是一首民間吹打樂,樂曲喜氣洋洋,寓慶賀春天到來之意。是古時有錢人家或地方士紳家喜慶之事時的助興之樂。《春富貴》在清朝由周邊傳入岳西縣姚河鄉(xiāng),在當地生根開花,一度十分流行。后經當地藝人加工,漸漸形成了獨特的演奏風格,成為岳西縣乃至安徽省傳統(tǒng)文化遺產的一件代表作。
專業(yè)人士介紹,《春富貴》吹打樂是首組曲。整支曲譜由前奏曲、6個樂段以及結尾曲組成。這首民間吹打樂在演奏時以嗩吶為主,以鼓指揮,構成嗩吶主奏,其他打擊樂混合交替演奏的特征。按照樂曲原先的要求,演奏《春富貴》的班子,應在20人左右,至少也要9人。演奏《春富貴》的樂器,包括嗩吶、笛子、簫、胡琴、板鼓、冬鼓、牙子、大鑼、大鈸、小鑼、小鈸、馬鑼、堂鑼、大镲等。據朱誦友等民間藝人介紹,《春富貴》已有150年左右的傳承史了。
急需搶救與傳承
業(yè)內人士指出,《春富貴》作為一首保存完好的古老而珍貴的民間音樂,對于研究100多年前的民間文化、民間習俗等,具有“活化石”的重要作用。
但今天,《春富貴》已瀕臨絕境。本來就很稀少的民間藝人,有的離開人世,有的退出舞臺,現存的也都年歲已高,并且平時極少有展示才藝的機會。據介紹,如今幸存的吹打班,成員僅10人,平均年齡近50歲。他們都是當地老農,年輕時受環(huán)境熏陶,跟前輩學習《春富貴》等民間音樂的演奏。而今天的年輕人則對傳統(tǒng)民間藝術不感興趣,所以吹打班嚴重后繼乏人。故而,搶救和保護《春富貴》刻不容緩。
吹吹打打賀新春
《春富貴》是一首民間吹打樂,樂曲喜氣洋洋,寓慶賀春天到來之意。是古時有錢人家或地方士紳家喜慶之事時的助興之樂。《春富貴》在清朝由周邊傳入岳西縣姚河鄉(xiāng),在當地生根開花,一度十分流行。后經當地藝人加工,漸漸形成了獨特的演奏風格,成為岳西縣乃至安徽省傳統(tǒng)文化遺產的一件代表作。
專業(yè)人士介紹,《春富貴》吹打樂是首組曲。整支曲譜由前奏曲、6個樂段以及結尾曲組成。這首民間吹打樂在演奏時以嗩吶為主,以鼓指揮,構成嗩吶主奏,其他打擊樂混合交替演奏的特征。按照樂曲原先的要求,演奏《春富貴》的班子,應在20人左右,至少也要9人。演奏《春富貴》的樂器,包括嗩吶、笛子、簫、胡琴、板鼓、冬鼓、牙子、大鑼、大鈸、小鑼、小鈸、馬鑼、堂鑼、大镲等。據朱誦友等民間藝人介紹,《春富貴》已有150年左右的傳承史了。
急需搶救與傳承
業(yè)內人士指出,《春富貴》作為一首保存完好的古老而珍貴的民間音樂,對于研究100多年前的民間文化、民間習俗等,具有“活化石”的重要作用。
但今天,《春富貴》已瀕臨絕境。本來就很稀少的民間藝人,有的離開人世,有的退出舞臺,現存的也都年歲已高,并且平時極少有展示才藝的機會。據介紹,如今幸存的吹打班,成員僅10人,平均年齡近50歲。他們都是當地老農,年輕時受環(huán)境熏陶,跟前輩學習《春富貴》等民間音樂的演奏。而今天的年輕人則對傳統(tǒng)民間藝術不感興趣,所以吹打班嚴重后繼乏人。故而,搶救和保護《春富貴》刻不容緩。
更多: